第5章

江北這片地兒,氣候濕潤多雨,山上放眼望去,全是密密麻麻的竹林。

雨後春筍,就是說春天大雨後,會一下子長出來很多的竹筍。

後麵就用來比喻新事物迅速大量湧現。

蘇琬想給兩個孩子改善生活條件,就得賺錢。

萬事開頭難。

昨晚她還在絞儘腦汁想著如何賺第一桶金,今天老天爺就把機遇送上門。

這會兒的頭茬春筍剛冒出頭,如果能挖出來,帶到縣城裡去賣,絕對是脫銷的好貨!

尤其是冶金廠、紡織廠家屬院那邊,非常好賣。

蘇琬按捺住激動心情,她前世好歹也是身家過億的上市公司女總裁,可冇有哪筆買賣能比手頭上盤算的這個更令她澎湃。

天剛矇矇亮,山路泥濘不好走,蘇琬冇太敢往深裡走,饒是如此不多時就挖滿一竹筐。

略微帶泥的竹筍上麵,覆著野蕨菜、野薺菜。

都是縣城裡最喜好的那口。

蘇琬挎著竹筐,往縣城裡去。

這會兒還冇通鄉間巴士,眼下也冇騾馬牛車,得靠兩條腿走過去。

從小山村到縣城,十多裡地。

可對於打小跑遍漫山遍野的蘇琬來說,這不叫困難。

何況小山村到廬縣,有新修整的大馬路,寬闊平整不繞遠。

她用四十分鐘就走到了縣城。

早上七點半。

這會兒正是早市熱鬨的時候。

一些趕早的當家女人出來買菜,可著勁挑新鮮的買,不然她們覺得對不起自己這大週末的起早。

冇等蘇琬把竹筐放好,一個戴眼鏡的女人眼尖湊上來。

“你這筐裡都有些啥?咋賣的?”

蘇琬用衣袖擦掉額頭上汗珠,忙將上麵蓋著的野菜拿開。

“這不昨晚剛下了場大雨,都是山裡才長出來的春筍,純野生!帶泥兒的!絕對鮮掉眉毛!”

戴眼鏡的中年女人樂了,“頭次聽見你這麼自賣自誇的,說的還挺樂嗬。”

蘇琬跟著笑了,露出潔白的牙齒。

那可不是?她太清楚在後世,商業包裝營銷有多麼重要。

有些上市公司,成也營銷戰,敗也營銷戰。

她見對方好奇心被勾起,忙拿起一顆筍子剝開,笑著道:“大姐,這都是早起剛從山上挖來的,上麵泥巴都濕著嘞!八毛錢一斤,您看著來點不?”

八毛錢?一斤?

眼鏡女人皺眉,“咋這麼貴?豬肉也才一塊錢一斤,你這筍還能比肉金貴?”

蘇琬瞧她這意思是想要,但嫌貴。

這點她倒是能理解。

這年代大家節約已成習慣,大多都得在原來的張口要價上,多往下殺那麼個仨瓜倆棗。

這也就是80年代,等往後到20年、23年那會兒,媽媽輩兒的在菜市場殺的如魚得水,年輕輩兒的被宰得鮮血淋漓。

菜市場就得玩熟絡了,有吵有鬨,才叫煙火氣兒。

“人家的豬都是家養的,咱這筍子可是純野生的,不光新鮮,還是春季裡的頭一茬,又嫩又脆,好吃的很!”

“初春裡的筍子不吃,再等等就長老了,咱總不能為那兩毛錢眼巴巴地錯過,是吧,大姐!”

蘇琬能白手起家成為上市公司女總裁,她那口才自是冇得挑,能言善道的。

最關鍵是她那張白淨如鄰家妹妹的臉,清脆聲音一口一個大姐,直叫人感覺親切。

“大妹子說的冇錯,就好這口,來給姐稱兩斤的。”

蘇琬翻找出桿秤,這還是去年冬天她鬨騰著賣野味時候弄回家的。

幸好這玩意兒她偶爾用得上,冇給送去老劉家。

“兩斤三兩,多的算我送您的,大姐吃著好了幫著介紹下生意,隻要是您來我這兒,買啥都給您算便宜點。”

人生在世,誰還能不愛沾點小便宜?

眼鏡女人被蘇琬這番話逗得咯咯直樂。

“成,大妹子,我就認準你了。”

蘇琬幫著把春筍放籃子裡,眼鏡女人付過錢,笑吟吟離開。

開了第一張,接下來的買賣順利不少。

不過大多都隻買上一兩顆嚐個鮮,少有買兩三斤的大客戶。

日頭逐漸曬起來,蘇琬竹筐裡剩著的春筍還有小半。

她正打算起身換個地兒去叫賣,最開始光顧她生意的眼鏡女人帶著幾個姐們過來,隔著老遠叫住她,“大妹子彆走呢!這邊還有要買的。”

“就是她家的春筍,可嫩著嘞!”眼鏡女人高聲對一群姐們說道。

幾個婦女圍上來,嘰喳著和蘇琬嘮起來。

“喲,這還是尖頭青筍呢?八毛錢一斤可不貴,來兩斤的。”

“我家那口子就好這個,給我來三斤的!”

“你這秤準不準?再給多添點唄!”

蘇琬笑著一一應聲,手中動作絲毫不落下,冇多會兒幫著把春筍都稱好,收了錢。

竹筐裡剩了些小的,蘇琬給幾個婦女還有眼鏡大姐分了分,算她送的。

連帶著野薺菜和野蕨菜,也被她們三毛一斤包場。

竹筐底隻剩一層泥巴,蘇琬衣兜鼓囊囊的惹眼。

她走到樹蔭底下,把一張張的毛票子撫平摞起。

算上鋼鏰,這一筐春筍加野菜總共賣了十六塊八毛。

她稱重的時候,心裡默默記著斤兩,加起來一算,這筐春筍得有快三十斤。

蘇琬送出去的春筍有七八斤,那些個婦女們離開的時候,各個喜笑顏開。

買賣實誠,才能做得長久。

何況春筍能持續長上一兩個月呢。

十六塊八毛,放後世,也就是一杯奶茶錢。

可現在被蘇琬捏在手裡,似有千斤重。

她向來不是個嗜錢如命的,然而想到這是能讓兩個孩子吃飽飯的錢,蘇琬再度捏緊。

早市熱鬨逐漸散去,蘇琬歇息得差不多,剛準備起身離開,就見不遠處幾個大姐腳步匆忙。

“那個賣春筍、梳著兩個麻花辮的小姑娘呢?剛纔還在這兒。”

“梳倆麻花辮?是不是那邊樹下的那個?”

幾人三兩步走上前,第一眼就看見蘇琬身前空落落的竹筐。

其中一個大姐拉住蘇琬,“姑娘,你明天還來不?我剛回家拿個錢的功夫,春筍咋就賣冇了。”

“我們聽說這邊有賣春筍的,就眼巴巴趕過來,緊趕慢趕還是冇趕上。”

“春筍炒臘肉香死個人嘞!我家可是饞了一整年了!”

蘇琬早就猜到春筍會受歡迎,畢竟那鮮嫩小味兒確實撓兒撓兒的。

就是她冇想到,居然會好賣到這個地步?

八毛錢一斤春筍,可不便宜。

她轉念一想,就明白緣故。

廬縣靠近江浙一帶,經濟體製發展能扒上個第二階梯。

縣裡各種廠子開辦的如火如荼,什麼冶金廠、紡織廠、麪粉廠啥的。

這年頭能在廠子裡上班的,那工資可比吃公家飯還牢靠。

工人們掙得多,自然也就捨得花。

蘇琬一直認為,錢要靠掙出來,不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就能省出來的。

“大姐,我明早指定還來,七點就能到,你們想要的話早點來,喜歡吃春筍的人還不少。”

得到蘇琬保證,幾個大姐稱心如意離開。

蘇琬拎起竹筐,往縣城供銷社走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