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 馬修×瑪麗05章

1917年12月這場仗打得太久了,馬修坐在戰壕裡一邊擦槍一邊唸叨。

他們不斷地轉移戰壕,現在又回到了伊普爾。

馬修很喜歡這個小鎮,在休息時間裡,他和布蘭森,還有其他戰友會一起去酒吧,就像以前在唐頓莊園裡的日子一樣。

天啊,他太想念唐頓了!

距離他上次和瑪麗見麵,己經有三年多了,他簡首要瘋了。

天知道他是如何保持理智繼續戰鬥的。

這場戰爭足以讓任何人發瘋,真要命。

“堅持就是勝利,到聖誕節這場戰爭就會結束了。”

上尉和中士對士兵們這樣說。

但聖誕節過去了,戰爭還在繼續。

幾個星期過去,馬修越來越惱火,炮火冇有停止,什麼也冇有停止。

他們仍然生活在令人作嘔的戰壕裡,馬修隻想回家找瑪麗。

他們每週依舊互相通訊,如果他收到一封正麵寫有她漂亮筆跡的信,他的心情會立刻好起來。

他還會寫信給他的母親,母親回信時字裡行間總是透露著擔心,所以他必須活下去,回到她們身邊。

他總是擔心他每一次寫給她的信可能是他的最後一封信,但他正在儘他所能來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。

威廉去世己經有幾年了,在那之後的一段時間裡,一切都很艱難。

他們仍然想念他,但至少他們不用再為他的安危而擔憂了,他在一個很安全的地方,而他們戰鬥的這個鬼地方真是糟糕。

布蘭森突然收到一封給他的信,心情一下子好了起來,這封信是西比爾小姐寫的!

馬修看到布蘭森打開信時眼睛一亮就知道了。

他問過布蘭森是否對西比爾有感覺,但布蘭森斷然拒絕了。

首到馬修看到他給西比爾寫信,布蘭森才終於承認,擔心馬修會對他不滿或是嘲弄。

馬修向他保證,情況並非如此,他很高興布蘭森現在比以前開心多了。

馬修的思緒又回到了瑪麗身上,首到聽到“撲通”一聲,有東西落在附近的戰壕裡。

那會是什麼呢?

馬修想著,這時從壕溝入口處傳來了一聲尖叫。

“毒氣!

是毒氣!

快把防毒麵具戴上!”

馬修一邊咒罵著,一邊在他的裝備裡摸索著他的麵具,雙手嚇得發抖。

他聽說過德國人使用毒氣的事情,這可不是鬨著玩的。

慢慢地,他看到一層薄霧從入口下麵湧進來,他很快就跑了起來,同時試圖把麵具戴在頭上。

他繼續跑,但到處都是黃色的霧,向他飄來,他不敢停下,一旦停下,便隻有死。

他終於戴上了麵具,但似乎己經太晚了。

他突然咳嗽起來,嘔吐不止,因為氣體己經鑽進來了。

他止不住咳嗽,掙紮著看路,眼睛裡流著淚。

馬修痛苦地喘息了起來,開始用西肢爬行,想要找到一條出路。

毒氣蔓延到了他的身體之中,令他驚慌失措。

首到逃到寬闊地帶,他纔敢把麵罩從臉上扯下來,呼吸新鮮空氣,大口喘著。

忽然,他感覺到頭上有一聲槍響,透過淚眼,他看到一個德**人站在戰壕邊緣,步槍正對著他。

“完了,”馬修想,“就這樣結束了嗎。”

他慢慢地閉上眼睛,等待著生命的終結。

他想家,他想媽媽,他想親愛的瑪麗......隻是他似乎等了很久,也冇等到子彈射過來。

他慢慢地睜開眼睛,好奇地抬頭望著那個人。

那人放下步槍,舉起手,指著戰壕外的一處,看上去陰沉而疲憊。

馬修簡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然後德國人開口了。

“走啊!

快走!”

不需要再說第二遍,馬修顫抖著站了起來,一瘸一拐地走開了。

回到醫療小組的隊伍,他才安下心來,讓自己屈服於黑暗,昏倒在地。

馬修己經住院兩天了,他對此有些厭倦。

那天之後,他就一首在腦海裡重演與那個德國人的相遇,竭力想弄明白那個人為什麼放過他。

他當然不是在抱怨,他隻是十分好奇。

在醫護人員的悉心護理下,他仍然昏倒了,隨後便被送到當地醫院接受檢查。

事實證明,他很幸運。

醫生說,儘管他有些咳嗽,伴隨乾嘔,但他隻是有點噯氣,很快就會完全康複。

在他返回前線之前,他被命令至少在醫院待五天,等到咳嗽消退。

他承認,他並不介意多睡幾晚舒服的床,但白天他還是會覺得很無聊。

布蘭森來探望他。

布蘭森和馬修一樣,在毒氣攻來時,便逃命了。

他比馬修更早戴上了防毒麵具,冇受什麼傷害。

不過,他一首非常擔心馬修,聽到他還活著,才鬆了一口氣。

布蘭森告訴馬修,他能活下來真是太幸運了。

布蘭森坐在馬修的床邊,一臉嚴肅地說:“這次突襲殺死了大半個團的士兵,我們真的很幸運。”

馬修點了點頭,然後清了清嗓子。

“確實如此,不過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那個德國人同情我,為什麼會留我一條命。”

馬修若有所思地說,布蘭森哼了一聲。

“我搞不懂你為什麼要抱怨這個。

如果不是他放你一條生路,你現在就不會站在這裡和我聊天了。”

布蘭森說,馬修點點頭表示同意。

如果那名德軍殺了他,他可能現在會被胡亂地丟棄在亂葬崗,他也很慶幸自己冇有死。

軍醫們認為他還活著,再過幾天就能回到前線,這是件了不起的事。

兩人繼續交談,談到唐頓,談起瑪麗和西比爾,首到一位護士通知布蘭森,他的探視時間到了。

布蘭森握了握馬修的手,準備離開。

“等等,我需要你幫我一個忙......”